top of page

大公報 - 身前搞追思會拍紀錄片「最後派對」破禁忌營生

2014年6月17日 大公報

June 17, 2014

大公報 B03 | 經濟 | 經營之道 2014-06-17

身前搞追思會拍紀錄片「最後派對」破禁忌營生 人死,是燈滅、是永生、是走向輪迴,還是等候審判,不同宗教信仰的人,有不同的解讀,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死後安排,都將超出我們自己的控制範圍。所以,越來越多人希望,可以在生前將自己的喪事安排好,按照自己的真實希望,舉行一個符合自己要求的「最後派對」,或在自己生前,舉行一個自己主持、參與的「告別會」。 喪葬,在傳統華人社會,一直是個禁忌的話題,大部分人以其「不吉利」而不願討論,但死亡,卻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,「如果提早做好喪禮安排,對喪失至親的親人來說,也比較容易度過哀痛」。最後派對創辦人李鸝表示,妹妹當年自殺後,全家人在迷茫中,隻是聽從長生店的建議安排喪事,對於各種繁文縟節,「我一直覺得,妹妹一定唔會中意呢個安排」。 籌備4年推出服務 李鸝解釋,妹妹雖然在公開試考獲不俗成績,亦取得大學學位,但畢業後卻因聽障問題,而找不到工作,也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,最後選擇輕生。而在妹妹死後,家人也不能根據死者本人的意願安排後事,亦令李鸝感覺痛心。而她外婆曾向家人提過喪禮安排,令家人在安排後事時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摸索,也完成了外婆的最後心願,這些,都使李鸝萌起了搞「最後派對」的計劃,在籌備了3、4年後,終於去年在自己創立的「光靈有限公司」中,推出相關服務。 目前「最後派對」的計劃安排,收取「顧問費」約2000元,李鸝在與顧客見面後,可根據對方的要求或希望,提供各種選擇,「除了傳統的殯儀館儀式外,也可以在酒店搞追思會,或可以幫客戶出書,回顧人生等」,李鸝稱,隻要你想得到,都可以幫你寫進計劃安排之中,然後將整份計劃書給予客戶。客戶可以拿着計劃書自行找其他機構安排,或交由「光靈」負責,公司將收取整個流程的20%費用作服務費,而「顧問費」則可回贈。若顧客未來有意修改計劃,則需要按次付款。 客戶暫以朋友為主 這種提供整份計劃書的方法,可使「生意」即時有現金流入,亦可使顧客無需擔憂公司存續問題,而計劃書可給予家人作參考。李鸝稱,現時客戶以朋友為主,亦有少量街客諮詢,「其實概念在西方不算新鮮,而內地電影《非誠勿擾2》亦有類似情節」,但她承認,在香港要打破禁忌並不容易,相信短期內難以錄得太多盈利。 展望前景,目前提供相關服務的是以非牟利組織為主,李鸝希望自己以商業形式經營,亦可殺出一條血路。對於是否擔心競爭,她笑說,「如果多人搞,證明呢行有得做,係好事」。她又指,若更多人入行,相信可以帶動整個社會的氣氛,令行業更有前景可為。

年內推「人生回顧」服務

由於初期客戶不多,李鸝相信「最後派對」短期內難以賺錢,因此「光靈」計劃推出「時光」服務,原意是讓顧客以影片、文字形式回顧人生,在喪禮、告別會上播放,相信會有一些人有興趣花錢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些回憶,預計該業務可成為未來主要盈利來源。 李鸝舉例,即使是家族至親,但是否能夠真正互相了解?「時光」可以安排攝製隊跟隨拍攝自己的日常生活,從工作,到興趣都可以去拍攝,成為屬於自己的「紀錄片」。除了影片形式外,亦可以選擇「回憶錄」形式,安排這些希望留下回憶者進行「專訪」,讓他們表達心聲,發表個人「偉論」,將平時沒有披露的獨特見解,撰寫於屬於自己的「回憶錄」之中。李鸝相信,這些記錄片、回憶錄,除了可以為自己人生留下珍貴的回憶,也可以讓家人更了解自己。 對於是否一定要到「七老八十」才去進行人生回顧?李鸝認為可能太遲,「如果可以在壯年回顧自己的人生,可能會從中發現一些錯過了、或者忘記了的事」,如果人生還有時間,可以適時改變自己,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,以免帶着遺憾離開人世。 李鸝當然希望今年內可以推出有關服務,但由於無論是片段、還是文字,都會涉及大量個人私隱,因此相信難以製作樣闆供顧客參考,「我想找些名人做幾個樣本,但要將家人、日常生活公開,大部分人都不願意」,但在沒有樣本的情況下,又難以向顧客「宣傳」,相信起步會較為困難。

與競爭對手合作互惠 雖然「忌諱」甚多,但近年香港亦有一些上市公司,希望打破有關禁忌,讓顧客在生前選擇自己未來的喪禮安排。例如仁智國際(08082)曾推出喪葬服務套餐,提供一條龍喪葬服務,並可讓顧客在生前選好服務。而另一上市公司中國生命(08296),亦於2011年,將台灣的「生命契約」服務帶來香港,讓顧客於自己生前安排好後事。 另外,聖雅各福群會亦有推出後顧無憂計劃,針對一些孤寡老人推出服務,同樣為他們訂立、履行後事安排,協助一些經濟困難的人解決殮葬費用等。而聖公會聖匠堂則有護慰天使計劃,為臨終病人舉行生前告別會。目前,李鸝與護慰天使合作協辦了三次「生前告別會」。 李鸝稱,中國生命亦有與公司商討合作,但她認為,目前公司生意不多,而且為確保公司提供服務的靈活性,未來仍會以「散打」為主,不排除與任何公司合作。 生前告別會向親友「訴心聲」 「最後派對」,可以說是一般人為自己安排「遙遠的後事」,但對臨終病人來說,喪禮實是「可見的未來」,但他們卻永遠不能參與其中。因此,「光靈」亦為他們提供「生前告別會」服務,讓生命進入倒數的臨終病人,可以在他們希望的地方,邀請他們希望見到的人,在他們親自主持、參與下,與親朋好友告別。 光靈曾舉辦、協辦過四次「生前告別會」,其中三次是與聖公會聖匠堂的護慰天使計劃合作,「有人選擇在海洋公園搞、有人選擇在樓上Cafe、有人在BBQ場」,四人中有三個是臨終病人,一個患了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相似的疾病,四人均希望在生前仍能活動的時候,為自己留下一些回憶。 李鸝稱,有重病的人在與親朋好友「訴心聲」後,可能心情開朗了,所以病情奇跡地有所好轉,癌指數下跌並朝樂觀方向走,或許,勇敢地去「面對死亡」,死亡反而會離自己更遠。

搞喪葬先由自己開始 由於各種避忌,在華人社會宣傳“喪葬”甚為困難,“好難直接開口問人諗住死後點搞”,李鸝笑說,即使至親亦難以推銷這個“新概念”,如沒有宗教信仰的丈夫,相信人死如燈滅,根本懶得討論死後問題,所以,除了一些好友外,“死後派對”是由安排她自己的喪事開始。 “我死後想將骨灰撒落大海”,李鸝表示,還會準備一些書信,在死後寄予一些親朋好友,但她不希望在殯儀館設靈,寧可未來在一些更?輕鬆的環境去搞追思會,“會上可以播放生前片段等”。李鸝稱自己的“死後派對”安排只做了約一半,其餘工作還有說服丈夫、家人贊同自己的“海葬”計劃等。 李鸝稱,光靈有限公司亦有舉辦一些“生死教育工作坊”,讓參加者認識生死,亦曾舉辦“出生入死一日遊”,帶參加者參觀墳場、火葬場、殯儀館等地,“有老人家參加後反應正面,不排除會報名‘最後派對’”。李鸝相信,隨着社會接受這種概念,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多人願意安排好自己的後事。 另外,為了確保自己能夠“做好呢份工”,李鸝在正式推出有關服務前,亦曾參與了不少與“死亡”有關義工活動,及參觀墳場、殯儀館等,及上過一些有關生命的課程,“我要確保自己心理上可以接受,才進入這個市場”。

大公報記者 趙建強

Recent Posts
Archive
bottom of page